读写之间说为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童喜喜和孩子们一起交流

    “在语言表达上我逐渐找到了我要努力和超越的偶像,那就是当今很红的相声演员岳云鹏。外形上,我俩都稍微有一点胖;表演上,我的口才已经和他不相上下;风格上,我有望超越他,因为我不太喜欢他那种‘贱贱’的感觉!我的目标是成为新一代的相声领军人物!”在日前举办的一场以“说写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童喜喜说写课程”全国高端研讨会上,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六年级学生何朝伟在北京清华附小的舞台上侃侃而谈。今年11岁的何朝伟几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的我,不太喜欢读书,看到一大页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汉字,头皮就发麻。也不太爱说话,因为嘴巴没把门的,没注意就把自己仅存的一点点小隐私都说出去了。当然就更不喜欢写了,因为我很懒!一二年级时,老师布置我们每天写日记,每天我总是拖到最后才做这项作业,像挤牙膏一样,拼命挤出几句话,算是完成了老师的作业。”

    三年级那一年,何朝伟的语文老师换成了王艳,她带领学生开展口头作文,也就是“童喜喜说写课程”的训练。“第一周,王老师就通过一些好玩好听的绘本故事融化了我心里的那座冰山,我发现书中的故事竟然如此生动有趣。”之后,王艳把原来班上的“每天写日记”改成了“每天说一段话”,并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渐渐地,小朝伟说得越来越大胆,从地上的红绿灯说到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舰艇,再到外太空的外星人……再后来,王老师开始教他们画思维导图、列简单的提纲。在说之前,先确定一个题目:凡是有趣的事情、奇怪的事情、或者特别的心理感受等都可以作为题目,然后把题目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再想一想自己想说哪几个方面,就画几条分支,再去细细分叉。渐渐地,学生们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想说,也越来越会说。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语文不会有很多的书面作业,而读书、看电影就是学生的作业。她组织学生每月到学校大礼堂看一部电影,周末作业中的一项也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部电影。看完电影后,学生们会把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瞬间说出来,说自己对故事主角想说的话,为影片配音,改编故事情节……“每次,玩过、看过后,就是我们即兴表达的时间,那时的我们都不愿意下课,而是在教室尽情表达。”何朝伟说,“今年7月,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了淮安市第三届中小学体育艺术文化节展演。妈妈说我每次上台,都自带光芒。”自带光芒的何朝伟看起来是那样的开心而自信。

    以“读写之间说为桥”为理念的“童喜喜说写课程”,历时8年精心研发,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万余师生和父母中成功实践。这个课程以自我教育为核心,通过共情生活、艺术观察、智慧倾听、逻辑阅读、哲学思考、精准表达、优美书写等七大原则,同时实现深化阅读、精练口才、轻松写作三大妙用,在塑造儿童人格、经营现代家庭、提升教师幸福感上,均显示出非凡效果。8年来,童喜喜和伙伴们深耕教育第一线,所研发的“童喜喜说写课程”以强化说写技能为抓手,为儿童赋能,为家长分忧,为教师助力,受到广泛好评。

    “‘童喜喜说写课程’让孩子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当然,受益的还有我自己。最显著的变化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何朝伟的语文老师王艳说。以前的王艳在陌生人面前,基本是沉默、微笑、点头或摇头。上中学时,有一次走亲戚,亲戚直接问王艳爸爸:“这孩子是哑巴吗?”现在的王艳,能在公众场合自如地表达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倾听,有了有详略、有重点的讲述意识,而这一切的蜕变都得益于“童喜喜说写课程”。王艳说:“我几乎年年获得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竞赛‘优秀指导奖’。更重要的是,我的教育生活,已经变了。”为了引导学生说得精彩,必须要先让学生的学校生活更加精彩。因此,王艳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课堂也更加开放。她的课堂不再局限于一本语文教材,而是将广阔的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学校的地下停车场、满是白霜的大操场、出差带回的地方特产、经典的童书、电影……都是学生们的说写素材。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作为语文老师,王艳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年。当看到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在文章中说自己的创作得益于童年时期的这项训练,还分享了一些操作方法时,王艳感觉眼前一亮,并立刻决定尝试。为了让孩子们“想说话,有话说,敢张口”,王艳首先把语文课前的5分钟改为“即兴表达课”,王艳发现,一旦抛出的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后面根本不需要她做什么特别指导,“我只要准备好聆听的耳朵,准备好赞美的大拇指,孩子们就能让我享受到一场特别的口头表达盛宴”。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学会艺术地观察生活,王艳带着孩子们开始了“午间20分钟观察”训练,随后又采取“每天10分钟头脑风暴式”的说写作文选题实验,每天一篇不间断的口头练习,加上每周一篇学校规定的课堂作文的精写训练,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孩子们都进步飞速。“现在,我们班的很多孩子能在头脑风暴式的作文选题后,在5分钟之内快速构思,当堂进行口语作文的展示。”王艳骄傲地说。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教育、文学、播音主持三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提升孩子的说写能力和说写对儿童教育成长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中国、美国、芬兰、德国、丹麦五个国家在口才与写作方面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方式,进行了交流分享。与会专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童喜喜提出的“读写之间说为桥”的理念,是对解决读写转化、从输入到输出的完美转换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一大研究贡献。两度获得美国富布莱特高级学者奖、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学系严文蕃教授说:“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提高写的能力,历来是美国教育,也是世界教育的难题。童喜喜说写课程,梳理四大元素间的关系,把听纳入说中,以说架起读和写的桥梁,这是真正的整合。在攻克世界难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谈到“童喜喜说写课程”的缘起,儿童文学作家、教育专家童喜喜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介绍说:“我只上过一天的幼儿园,从小就被送到外婆家,是在乡镇读的中小学。但我从小就不怕作文,觉得写作文很有趣。这得益于童年时受过的‘口头作文’训练。”童喜喜在2003年,仅用6天时间便完成了她的第一本10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嘭嘭嘭》。该书获大小奖项数十项,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童书”“冰心文学图书奖”等,迄今畅销不衰。之后,她又用很短时间完成了《我想做个新的孩子》《那些新教育的花儿》《新父母孕育新世界》等教育专著,作为一位图书销量500余万册的作家,童喜喜在写作上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自1999年起她资助失学女童而进入教育公益事业,2009年起开始担任新教育实验的义工,18年的教育经历,让她同时以教育专家的理性,研发如何打开写作黑匣子,推出了“童喜喜说写课程”。

    本次会议上,推出了童喜喜带领名师团队研磨的首个面向儿童的说写读本《童喜喜说写手账》和《读写之间说为桥——童喜喜说写课程实战攻略》。作为这套书的第一读者,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明舟评价说:“能说会写,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阅读《童喜喜说写手账》,让我发现,儿童与理想、自然、阅读、亲情、友情、协作、尊重、感恩、游戏、规则、仪式感之间,原本没有距离。”(本报记者 梁杰)